科学统筹 分类推进
建立有长沙特色的校企合作体系
长沙市教育局
2017年5月22日
长沙市现有中、高职院校55所,开设了18个专业大类、83个专业,初步建成了与区域产业紧密对接的特色专业体系。近年来,通过统筹推进校企合作,职业院校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提高到70%,毕业生就业率、本地就业率稳定在96%和62%以上、全市新增技能人才近7成来自职业院校,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能人才保障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:
一、规划引领,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统筹布局
1.把院校布局到产业园里。我市现有产业园区14个。我们积极争取市县政府支持,推动产业园区与院校同步规划,政府举办的学校全部建在产业园里。市政府投资14.8亿元,在湖南环保产业园建成长沙职基地。长沙高新区建设了园区内职业院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孵化基地。长沙经开区形成了28所学校构成的职业院校群。宁乡经开区正抓紧建设香山教育城,引进多所院校入驻。浏阳经开区正规划与市职业中专共建一所新的职业学校。通过科学布局,实现了职业院校与园区的有效对接。
2.将专业深度融入产业链。根据产业升级需要,引导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,实现“一校一产业链一专业群一特色品牌”。比如:推动机电职业中专转型为汽车工业学校,围绕汽车产业开设生产、销售、维修等一系列专业;推动电子工业学校与电子技校合并,致力于整个电子产业链的人才培养。通过调整,全市面向二、三产业专业的校生规模,由4:6调整为了6:4,为建设制造强市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3.将产教融合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。对接我市打造国家职能制造、创新创意、交通物流“三个中心”战略,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,分别纳入教育强市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,建立了校企资源共享、师资联合培养和人才培养标准联动开发等机制,规划了区域职工培训中心、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等项目,明确了产教融合的目标任务及路线图。
二、项目引领,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深度合作
1.探索实行预备员工智。2013年,启动了预备员工制试点,探索校企共同招生、共同管理、共同教学、共同考核的“双主体”育人模式。引进了三一重工、奔驰汽车等120家企业参与,预备员工数量由120人增长到3000余人。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评价该项目时“真正将‘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’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落到了实处”。
2.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。近两年,我们以立项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为契机,出台了深化校企合作实施意见,指导学校结合行业背景、办学主体和专业优势,分类探索“企业办校”、“引企进校”、“学校办企”、“进企办校”、“校企联办”、“半工半读”等六种校企合作模式。 全市职业院校已与300多家企业签订了深度合作协议,联合开展人才培养。
3.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。为推动产学研合作,按照“基地建设企业化、实践教学生产化”的思路,实施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。学校提供场地、师资,企业提供资金、设备、技术,构建校企共同参与建设、管理的实训基地 模式。三年来,立项生产性实训基地16个,注册公司、工厂6个,年盈利超1000万元,累计提供实习实训岗位4000多个。
三、机制引领,健全校企合作长效保证体系
1.搭建互动交流平台。2015年,联合市经信委等部门成立了长沙市产学研校企合作联盟,现已成为有3个分盟、12家园区、40多所院校、150多家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协作体,通过技能培训、技能比武 、技术研发等方式,推动校企定期互动交流。联盟牵头制定的《关于支持蓝思科技集团培养培育技工人才工作方案》,等到了省委书记杜家毫的专门批示:“体现了重点服务,点对点服务”。
2.组织校企对接对话。近三年,主动联合人社部门和各产业园区,开展“企业家校园行”、“校长园区企业行”、“千名教师深入企业”等活动20余场,参与教师及企业员工1万余人,通过系列化的校企对接对话,既有利于院校深入了解企业用人需求,也能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,吸引了中联重科,比亚迪等一大批骨干企业的积极参与。
3.完善师资培养培训。为充实专业师资队伍,创新实施了“编制到校,经费包干、自主聘用、动态管理”的管理模式,每年安排2700余万元,支持市直公办缘溪行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。同时,联合组织部出台了《职业院校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素质 提升“三五工程”方案》。近两年,工选派65名专业教学骨干到园区或企业挂职锻炼,89名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,切实增强教师专业实践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