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推进校企合作 探索特色发展之路
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
2017年5月22日
我院2005年升格为高职学院。办学初期,既无行业背景,也无专业特色。为了生存与发展,我们抢抓汽车产业发展机遇,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学校发展唯一出路。经过十年努力,学院已成为全省8所首批立项建设的卓越高职学院之一,中南地区品牌车企授牌最多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唯一共建支持的高职院校。学院办学特色初步形成,汽车类专业数、学生数分别占全校的75%和70.4%,毕业生就业率、对口就业率和就业起薪居全省同类学校前列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:
一、用心求合作
通过多方走访调研,我们深刻地感受到:“等、靠、要”是做不成校企合作的,必须全校上下主动出击。
一是领导主动跑企业。校企合作不是简单的迎来送往,而是需要我们放下身段,主动走进企业谋求合作,用真心、真情换取企业支持。学校规定:与企业洽谈合作初期,主要领导必须亲力亲为,全程参与;合作项目落户后,不管企业来人的级别、规模、事项大小,必须有校级领导接待。早几年的合作过程中,我们遇到过不少的尴尬局面,比如,因为堵车,又赶时间,在大上海坐摩的赶赴企业洽谈;为拜会企业负责人,在大北京冬天严寒的北风中等候三四个小时,甚至多次上门还坐冷板凳;有时还要反复接受企业的考核答辩,承受着巨大压力。虽然艰辛,但最终我们用心赢得了企业的理解和支持。
二是系部主动调专业。校企合作也是专业改造的过程。为满足合作企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,按照“把专业(群)建在汽车产业链上”的思路,我们撤掉2个系,停办8个传统专业,新设10个汽车类专业,建设了“汽车与零部件制造”、“汽车营销与服务”、“新能源与智能汽车”三大主体专业群,并按专业群重新组建二级学院。这涉及到大批干部和教师的异岗、分流,但为了学校发展,大家都能主动接受调整,重新上岗。
三是教师主动转专业。为办好汽车专业,老专业撤销了,教师没有了岗位。新专业办起来了,师资又匮乏。我们依托原有的骨干教师,按照“就近转型”的原则,通过封闭集训,企业历练,高校进修等方式,引导87名教师实现专业转型。老师们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,获得了新的专业发展机遇,迅速成为了新专业的中坚力量。
二、诚心谋合作
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纸协议,更需要按照市场规律,紧跟企业需求,诚心谋划,真抓实干。
一是坚持互惠互利。为建好IT类专业,我们与湖南百度百捷公司共建安卓学院,购买企业在专业建设、资源开发、学生优质就业等方面的服务;为进军清洁能源和智能汽车办学新领域,主动购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新能源汽车技术与教学标准体系;为做强整车与零配件制造专业群,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为株洲湘火炬公司建设“校中厂”,并免除场租等费用。
二是坚持需求导向。为解决北汽株洲分公司建厂初期用人需求,学院主动对接,举全院之力为其培训新员工341名,有126人已成为班组长及技术骨干,并根据北汽淡旺季人才需求特点,灵活设置现代学徒制 班级教学安排。为建成全国最好的大众基地,学院克服资金、场地等困难,从选址设计、装饰材料、建设标准等方面都不折不扣落实企业要求。目前,该基地已成为大众汽车在中南地区做好的人才培养培训中心。
三是坚持深度融入。为适应北京汽车全国市场扩张需求,学院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开发了机电维修等15门订单课程,作为北汽全国培训教程。投资支持12名教授、博士在北汽建立了名师工作室,组建科技服务团队,参与企业工艺改进、技术升级、配套产品开发。与湖南陆通信息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车联网技术系列产品,已有6项新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。
三、恒心促合作
校企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只有起点,没有终点,既需要恒心定力,也需要能力支撑。
一是抓责任落实。每个合作企业落户后,都有专门校领导负责抓落实,全程跟踪;都成立了项目组,项目组长享受教研室主任待遇。同时,学校将校企合作项目纳入二级学院和项目负责人的绩效考核,将项目运行情况与评先评优、职称评聘挂钩。为确保人才培养质量,每个校企合作项目都实行动态管理,坚持小班教学和淘汰制。
二是抓师资提升。校企合作需要人才支撑。一方面加强引进人才,先后聘请了朱军等5名行业大师、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和5名汽车类专业教授。另一方面加强内部培养,选拔优秀教师成立校企合作项目教师团队,深入合作企业挂职锻炼,优先安排访学进修。在此基础上,实行项目教师淘汰制,每年与企业共同举办汽车专业教师教学和技能大比武,优胜劣汰,选拔优秀教师进团队。
三是抓文化育人。校企合作不仅是技术合作,更需要师生对合作企业文化的认同。为此,学校建设了汽车VR虚拟教学中心、汽车文化长廊、“湖南汽车在线”频道,承建了“湖南省汽车文化博物馆”。每个合作企业在基地都设立了企业文化墙,组织汽车文化节、车展进校园等活动。通过线上线下,协同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,切实增强校企双方“干汽车事、做汽车人”的文化认同感。